青山一发(36)

2025-10-09 评论

    事实上,在索尔兹伯里首相坚持光荣的孤立主义之情况下,也难怪李、孙二人的合作未能获得英国的支持。两年后的日英同盟亦是在格莱斯顿(WilliamEwartGladstone)成为外相之后方才有实现的可能。
    李鸿章是在一九○○年七月十七日搭招商局的安平号去香港,隔天的十八日便出发赴上海。
    在香港仪仗队的列队欢迎及十七响礼炮之下,李上岸礼貌性地拜会了香港总督卜力。他在香港仅停留了一晚。
    孙文等人所搭的“佐渡丸”在七月十六日抵香港,于二十日朝日本驶去。
    孙文和李鸿章在香港停留的日期相重叠,但两人并未碰面。孙文当时尚未获解除入境限制。
    在“佐渡丸”上,孙文等人召开了会议讨论下次的起义行动。
    “情势并不差。起义地点选在惠州,弼臣(郑士良)对惠州了如指掌。那一带的会党也与他相熟。在广州则由史坚如和邓荫南做呼应。民政之事就交给毕永年吧!”
    孙文分配了任务给众人。
    至于起义的日期,则由宫崎滔天提出立刻发难的意见。
    “这种事一想到就得立即进行。”
    宫崎坚持立刻发难的论调。
    “那么要如何暗中通过那个呢?”
    孙文指着海上一艘像是炮舰的身影,用英语如此说道。
    “佐渡丸”的近处不仅有大清国的炮舰,尚有许多埋伏在暗中的密探。
    “嗯,终究还是得从长计议吗?”
    宫崎滔天仰望着天空。
    要说心急,孙文可跟宫崎同样没有耐性。
    在起义地点的惠州,郑士良已在三洲田这地方建立好一处基地。该地就在现今的经济特区深圳附近,离被称为海贼窟的大鹏湾也不远。
    在该基地已经集结以会党为主的六百名人员,随时可揭竿起兵。然而,因准备的时机过早,结果发生粮食不足的状况,导致仅留存八十人,其余皆潜伏至附近的农村里头。
    为了保密,有时会暂时拘留在附近出没的樵夫和牧人,不料这样反倒产生此处聚集了几千几万名军队的流言。
    三洲田的众同志等得极不耐烦。
    在希望尽早起义这一点上,孙文决不落于人后。但他还是返回了日本,雌伏约一个月之久。
    八月二十二日,孙文悄悄从横滨搭上赴上海的船只。然而,最后还是得搭九月一日的船从上海又折回日本。因为就在孙文离开横滨的那天,有“自立军”这支叛军起义失败,其干部唐才常等十一人即日在武昌遭处决。以西太后为首包括光绪帝在内的清朝权贵们全逃离北京,往西安亡命。
    湖广总督张之洞担心乱事扩大,对自立军相关人员采取了逮捕即处决的非常手段。
    倘若叛军有后援,则此援军必当经过上海或广州。孙文已经在上海登陆,但看到上海的警戒程度超乎想象,不禁大吃一惊。
    ——台湾!
    宫崎简单地写下这二字。
    凡知道起义重点者,光看到这地名便够了。
    这是只有干部才知晓的极机密计划。计划概要是突然宣布南方六省独立,并期待全国各地能响应之。
    五年前的起义是在广州点火,但火未燃起而告失败。从这次失败之中必须学得一些教训。
    孙文并非坚持要在自己的出身地广东进行起义。确实广东是熟知之地,人脉也广,但也并非一定要在此地。他在写给宫崎的信中也数次提道:
    ——离中原太远。
    只要能让火烧起来,那么不论在什么地方点火都无妨,未必就一定要选广东。最好是一处能安心准备燃料的地方。
    那就选在清朝官府鞭长莫及之处。香港也可以,但该地在传统上又有间谍活动盛行。最好的地方还是台湾。更何况,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和民政长官后藤新平对孙文等人的运动似乎又能理解。
    当然,儿玉和后藤之所以支持孙文,还是着眼于以日本的国家利益为第一优先的考虑。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