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大司农公印就能征粮。他把这个公印拿出来亮给曹爽兄弟看,而曹爽却只一味想着回洛阳之事。
曹爽将拔出的刀扔到地上,大声叫道:
“我不搞政治了!我要优哉游哉地度过余生!”
到这时候,曹爽对前途还抱持乐观态度。听到这句话的桓范则边哭边说道:
“曹子丹(曹爽父亲曹真之字)生的尽是些猪狗不如的笨家伙!谁愿意为了这种主子而遭满门抄斩呢!”
这个桓范之所以能从洛阳逃出,是由于平昌门守备队中名叫司蕃的队长是他过去的部下。桓范高举一只手,大声叫道:
“皇上有诏召见本人,速开门!”
他手中握着看似诏书的东西,实际上,这当然是假的。平昌门在洛阳南边,是从西边算来的第三个门。
接到桓范逃走的消息时,仲达懊悔地直跺脚道:
“大事不妙,让他们的智多星逃跑了!”
与司马一族一起策划此次政变的太尉(国防部长)蒋济却说:“虽然智多星逃跑了,对方却不是能驱使这个智多星的料子。大人大可不必为此担忧。”
最后,曹爽兄弟恬不知耻地奉戴天子回到洛阳。司马仲达立刻包围曹府,进行严密监视。
实际上,专横或任用近亲等罪状并不严重,处分顶多是予以免职。曹爽等人知道这一点,所以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然而,利用天子不在时发动政变的司马一族,当然不会满足于这样的解决方法。他们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将曹爽一党彻底铲除。
大逆之罪——唯有这个理由才能将他们斩草除根。而司马一族也已经想到方法了。
前面述及的宦官张当,任务之一是物色“才人”——也就是美人。据说,洛阳各宫殿都有百名才人,这些女子实质上是宫殿侍女,不过一旦被皇帝看中,就得随时至寝殿替皇帝做特别服务。她们作为宫女的位阶在夫人之下,却无疑是皇帝的“私物”。
曹爽是个好色之徒,因此曾多次央托张当物色到特别标致的女子时,要悄悄转送给他。事实上,受托的张当的确有过将最标致的女子转送给曹爽的事实,这样的行为等于是窃取将要呈献给皇帝的绝世美女,而把挑剩的送进后宫——可不是名副其实的“大逆”吗?
曹爽一党于三月间悉数被捕投狱,并且被处抄斩三族之刑。其中包含就任荆州刺史之前以告辞行为借口刺探仲达虚实的李胜、前述的桓范以及宦官张当等人。爱漂亮的何晏,当然也被视为仅次于曹爽的罪魁而伏诛。临赴刑场时,他是否依然以自己是否够潇洒为念,这一点,史书没有任何记载。
洛阳城遭封锁时,逃出的不只桓范一人而已,曹爽部将鲁芝也突破一个叫津门的地方,投奔主子。不过司马仲达却没有处罚他。
“他是忠于主君才如此做,不应因此受到处罚。”
仲达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拔擢他为御史中丞。司马一族此举是为了将来预做准备,纯粹是笼络人心的怀柔政策。
曹爽被诛杀后,年号由正始改为嘉平。
太尉蒋济于这个时候去世,继任者为王凌。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也就是司马一族发动政变的两年后,南方强敌东吴封锁了一条叫做涂水的河流。王凌以征讨该地为名目出兵,实际目的却在于攻打司马一族。结果,王凌的反抗归于失败,这是因为司马一族的情报网遍布天下的缘故。
——快要成为司马氏的天下了。
由于人们开始抱持这个看法,因此对司马氏效忠的人越来越多。王凌之所以失败,正是部将向司马氏密报的结果。王凌遂以自杀结束了一生。
司马仲达亲自率领军队,进兵至寿春。这时他年事已高,已是七十三岁的高龄,那是人们认为“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当儿子们以不可太勉强劝言时,他却说:
“吴国孙权能,我为什么不能!”
孙权比他年轻两岁。
过劳果然使他健康受损,司马仲达于这一年的八月殁故。人们悄悄耳语,说是自杀的王凌暗中作祟。仲达却于临终前说: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