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151)

2025-10-09 评论

    此时的北魏皇帝是孝明帝,由于年幼,由生母胡太后以摄政身份垂帘听政。胡太后是个性非常倔强的女人。她是宰相胡国珍的女儿,进宣武帝后宫时,后宫女子都对她说:
    “只要生诸王或公主,千万不要生太子。”
    为断绝祸根,所以要杀害皇太子的生母——这是北魏的规定。因此,后宫女人虽然身受宠爱,却都尽量避免生子,就算生了,她们也皆企盼生下女孩,倘若生下的是男孩,就祈愿不要被立为太子。而胡太后却回答:
    “我的志趣和别人不同。为避免个人受祸而使国家没有后继者,怎么可以有这种想法呢?”
    “这个女人有些古怪。”
    后宫女人遂都以怪人看待她。
    胡太后确实有些与众不同,怀孕时,有人叫她打胎,她却摇头,并以坚决的口气道:
    “我一定要生!而且要生男孩!”
    她的态度几近执著。执著的结果,她果然生了个男孩,就是拓跋诩,也就是孝明帝。拓跋诩被立为太子,而生母胡氏却没有遵照北魏的规定被杀。
    为什么呢?
    宣武帝的生母高氏当然在宣武帝被立为太子时被杀,宣武帝的父亲孝文帝的生母李氏也被杀,孝文帝的父亲献文帝的生母李氏同样被杀。历代皇帝都因自己要就帝位而丧失母亲,此事乃长年积怨,何况北魏王室的汉化已达相当程度。他们不只对汉之文明倾倒,连王室血统都几乎汉化,以上述皇帝的生母为例,她们全是汉族女性。史家依据遗传原则计算的结果,宣武帝体内的鲜卑族之血只有三十二分之一而已。
    “这种规定简直要不得!”
    宣武帝遂废除杀死太子生母的规定。宣武帝于十五年后的公元515年去世。太子即位,其生母胡氏则成为皇太后。
    北魏于献文、孝文两帝时,曾经有过由冯太后行垂帘听政之事,但是献文帝的生母李氏已被杀,因此,冯太后只是义母。而这一次,胡太后则是孝明帝的亲生母亲。
    儿子即位的翌年,胡太后就兴建了壮丽的永宁寺。她今日的地位是赌命获得的,因此,当然会希望尽可能地发挥这个地位所带来的权力。胡太后时代,北魏很快将建国以来的积蓄挥霍殆尽,其奢侈的程度可谓前所未闻,据说,来到洛阳的西域僧侣曾经瞠目叹道:
    “这不正是极乐世界吗!”
    连厩舍的马草桶都用纯银打制,浪费程度可见一斑。提起奢侈,以晋武帝时代食用人乳饲养猪肉的王济和与王恺竞赛奢侈的石崇最为有名。据说,王恺制四十里紫丝布幕,石崇就制五十里锦布,用来铺在自己的步道之上。“石崇”在当时是奢侈的代名词。而胡太后却说:
    “我不稀罕石崇的奢侈程度。我只为不能让石崇看到我的奢侈情形而感到遗憾。”
    胡太后不是宣武帝的正室。宣武帝的正后系高氏,而高氏的皇后地位也是用生命换来的。她的姨母是宣武帝的生母,这位姨母却也因此被杀。之后,外甥女成了姨母所生的宣武帝之正室,姨母的胞兄高肇也被重用,更成为左右朝政的实力者。
    胡太后于儿子即位的翌月就杀死高肇,进而连高氏也一并杀掉。但她却被迫与妹婿元义和太监刘腾等人展开权力斗争。敢公然放言与一般女人志趣不同的胡太后,虽然一度遭到软禁,却于五年后夺回政权。
    孝明帝也对这位个性猛烈的母亲不敢领教,并有意对她做适当的安排,结果反而被杀。胡太后是否真的志趣与一般女人不同不得而知,但她的政治手腕确实胜人一筹。连杀害亲生儿子的事都做得出来,由这一点观之,这个女人不可不谓性格异常。在力促三岁的幼儿即位后,她更企图依然以太后身份掌握实权。然而,北魏国力此时已逐渐没落了。
    孝明帝之所以被亲生母亲杀害,是因为他偷偷与一个名叫尔朱荣的山西实力者有所联系的缘故。
    由于胡太后的施政不得人心,北魏多次发生由军方发动的“羽林之变”、“六镇之乱”等叛乱活动。那是非常彻底的文尊武卑的社会,军人受到极端的蔑视。虽然这是汉化过程的片面现象,但军人当然会对此极为不满,敉平六镇之乱的,正是奚族领民酋长尔朱荣。他的身份是车骑将军兼大都督,被视为与三公同一等级,不过由于拥有兵力,因此,实力远超过在国都的宰相。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