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153)

2025-10-09 评论

    正当这个时候,武川镇的宇文泰平定了陕西的造反军居住在长安,由于此人拥有大军,孝武帝倘若有意排除高欢,非仰赖长安宇文泰的力量不可。
    高欢似乎察觉到孝武帝的意图,因而计划将国都由接近长安的洛阳移到较东方的邺。
    知道迁都计划的孝武帝,已感觉到自己的处境岌岌可危,因而向长安求救。高欢却在这之前率领军队由晋阳出发,前往洛阳。孝武帝在千钧一发的情形下由洛阳逃出,前往投靠在长安的宇文泰。
    高欢另立孝文帝的曾孙为新帝,是为孝静帝。之后,高欢将国都迁移至邺。反观到长安之后的孝武帝,与宇文泰格格不入。最后,宇文泰毒杀孝武帝,立其堂弟南阳王宝炬,是为文帝。
    北魏王朝遂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魏以邺为国都,由孝静帝君临;西魏则以长安为国都,以文帝为尊。然而二帝都只是傀儡。
    东魏真的主子是高欢,而西魏则为宇文泰,这已是毋庸赘言之事。北魏的分裂发生于公元534年。

    “只要善用头脑,取得天下不是至难之事。”这是王伟的口头禅。
    “那你为什么不自己取得天下呢?”
    侯景回问道。
    “遗憾的是,我没有王者气度。我只有佐王之才——辅佐王者的才能。”
    王伟回答。王伟是出身陈留的文人,脑力超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担任的是侯景左丞(官邸长官)的职务。侯景据说是朔方人,一说为雁门人,出身情形不详。他是鲜卑族人还是汉人,有些分不清楚,可能连自己也不知道。他是从守备边境的兵卒一路爬上来的,开始时在尔朱荣麾下,主子死后,他成为高欢的部下。
    北魏已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魏和西魏的实力者分别为高欢和宇文泰,后来,这两个实力者的系统分别取代主家。也就是说,高欢的儿子建立北齐,宇文泰的儿子则成为北周的皇帝。
    小政权林立的局面好不容易演变成南北双雄的形态,北方却又分裂为二;后来,南方也跟着分裂,而侯景就是这个分裂的主角。
    东魏大丞相高欢于临死前留给儿子高澄的遗言是:
    “千万留意侯景,不可对他掉以轻心。”
    侯景在与西魏作战时屡立战功。若将北方与南方做比较,则北人的勇猛与南人的文弱早已是泾渭分明之事;而如以北方中的东边与西边相比较,则是拥有武川镇军团的西方较强。东魏之所以能在洛阳附近击退较强的西魏之攻击,完全是侯景的功劳。侯景是个非常强悍的武将,的确是国之干城,但却也是个对国家深具威胁性的人。
    “只有我才能驾驭侯景,到我儿子的时代,就很难说了……”
    高欢最担忧的是这一点。如果不能驾驭,那就只有排除一途。
    ——情势不对!
    嗅觉灵敏如野兽的侯景,很快察觉到自己的处境岌岌可危。
    “如何是好呢?”
    他就这件事情问了智囊王伟的意见。听从王伟的建言,从来没有发生过差错。
    “这样下去很危险。应该毅然决然自立才好。”王伟回答。
    “自立之事做得到吗?”
    “想要脱离东魏自立,当然要和其敌手西魏联手,并且和南方的梁缔结友好关系才行。”
    “你马上进行这个计划吧!”
    “是的,我会立刻着手交涉。依我看,梁应该比西魏好谈吧!”
    王伟说得一点没错,作为外交交涉的对手,梁的确一拍即合。梁武帝已是八十五岁的老人,思考力确实衰弱许多,听到侯景要带河南十三州投降的提议时,他立刻欣然表示允诺。
    ——不费一兵半卒就能得到十三州,这样的便宜事还能失之交臂吗?
    实际上,最便宜的东西往往是最贵的东西——武帝没多久就领悟到这个道理了。
    高欢死而侯景背叛东魏,是公元547年的事。东魏派名将慕容绍宗攻打侯景,梁立刻以援助侯景为名出兵。结果,东魏军于河南战场奏捷,因为前来救援的梁军实在太弱了,弱到几乎无法派上用场的程度。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