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于败走的途中,责怪王伟道:
“以前听你的话都没出过差错,这次为何如此凄惨呢?”
“我们并不凄惨啊!”
“还说不惨。都是梁军窝囊,没想到他们差劲到这个程度!”
“这一点,我本来就知道啊!”
“知道?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依赖梁!”
“我们不是正在逃吗?……我们不是正和梁军一起逃向南方……”
“是啊!就是倒霉,所以才要这样逃……”
“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梁国。梁国领土很广大……而梁军又脆弱无比,这一点,我们已亲眼见识过……”
“哦!……我知道啦!……”
侯景不觉为王伟的伟大计划咋舌。远离拥有强兵的东魏根据地河南,而到南方抢夺肥沃且广大的梁国!侯景退到寿春,就待了下来。寿春是梁国的重要都市之一,而归顺梁国的侯景以“我也是梁国人”为由,强占了这个地方。
继高欢之后成为东魏实力者的大将军高澄,对侯景在这一次战役中一下子就退却深感不解。
——说不定侯景会率领梁国大军卷土重来……
为了防止这一点,高澄企图孤立侯景,也就是说,他向梁提议缔结友好关系;而年迈的武帝一下子就接受这个提议。
“这不是要让我无立足之地吗!”侯景叫了起来。
“哈!这是说我们崛起的时刻到了。”王伟笑着说。
侯景遂以“除君侧之奸”为口号,挥军指向梁国国都建康(南京)。在进军之前,王伟已拉拢好临贺王萧正德。
梁武帝在近四十岁时尚未有子嗣之事已如前述。在这之前,武帝以弟弟的儿子萧正德为养子。因此,萧正德原本是预定的帝位继承人;其后由于武帝陆续生子,失去利用价值的萧正德于是被弃如敝履,他当然会心生不满。
使你成为皇帝——接受这个条件的萧正德,于是担任了渡越长江的引路事宜,侯景因而轻易地包围建康。年迈的武帝与皇太子萧纲共同致力于防卫国都,一方面派出急使分至各地,要求派来援兵。各地援兵确实来到,然而他们并未有勤王的动作,只是一直在远处观望。
实际上,这是有原因的。梁武帝中年才得子,并把养子萧正德废掉,改立长子统为皇太子。颇有文才的这位皇太子,却于甫满三十岁时辞世,而父亲武帝这时已年近七十。
来日无多。——武帝对自己的寿命当然有此自觉。皇统的正式后继者应该是皇太子的儿子,也就是皇太孙才对。但是,这个孙儿还年幼,自己死后的梁王朝要在错综复杂的南北抗争环境中维持下去,让幼帝主宰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作如是想的武帝,于是决定改立皇太子之弟萧纲为皇太子。
如此又过了十八年,武帝依然健在,这时他已八十六岁,而以前的皇太子也不再是幼小孩子了。
——皇帝的宝座本来该由我来坐的。
这个年轻人当然会有此感慨吧?现在皇太子的弟弟们则在期待哥哥垮台,并希望机会轮到自己的头上,因此,这些人虽然率领援军赶来,却一点战意也没有。
援军来到附近,却不想与敌军展开战斗。被包围于建康城内的武帝和皇太子非常痛苦,而包围的侯景也因越冬而粮食将尽;都在困境之下的双方,遂以以下条件妥协:
1.以侯景为大丞相。
2.令地方援军撤退。
3.令原养子萧正德隐退。
侯景立的太子萧正德再度被弃如敝履,侯景也娶武帝的一个女儿为妻。这一切,完全在王伟的计划之中。
或许是颓丧,武帝不久后便殁故。有一说是他因没人给他食物而饿死,实际情形应该是他连吃东西的气力都没有了。皇太子即位为简文帝。
梁朝立刻呈现内乱状态。夭折之前的皇太子诸子及新帝的弟弟纷纷举兵互斗,建康实力者侯景因而被迫疲于出征。由于每次他不在国都,就有反动动向,侯景一怒之下干脆杀掉皇帝以下所有的皇族,并由自己成为皇帝。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