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61)

2025-10-09 评论

    孙策生前最后一次狩猎时,果然遭逢仇家狙击,脸颊被箭射中,重伤倒地。临终之际,他叫来张昭等孙氏军团重臣吩咐道:
    “希望你们好好照顾我弟弟……这个国家以后会乱得更厉害。拥有吴、越地方的勇敢人民和三江要地,要称霸天下,应该不难……希望你们好好拥护我弟弟……”
    此外,他又单独对弟弟孙权道:
    “率领江东子弟四处征战,这一点你不如我……可是,任用贤者,得人心而确保江东,这方面我就逊你一筹……希望你好自为之。”
    孙权遂以十九岁弱冠之姿成为孙氏军团首领。——“小霸王”消失而“碧眼儿”登场了。
    就结果而论,领导者如此交替,对孙氏军团或许较为有利。若由孙策继续领导,由于他杀人无数,树敌过多,孙氏军团很有可能因此而自灭。
    如同兄长观察,孙权确实有启用贤者并寄以完全信任的器量。因而他的阵营人才云集,朝气蓬勃。
    在他下面,有周瑜、张昭、吕蒙、鲁肃等众多杰出家臣,连诸葛孔明的兄长诸葛瑾,也是出仕于孙氏的人才之一。
    孙策死于建安五年。决定天下大势的官渡战役,也在这一年发生。
    听到孙策已死,曹操曾经计划向南方出兵。他认为,孙氏军团因头领之死正陷于混乱之中。
    “千万不可如此,乘人之危乃背义之举。而且,倘若出兵却未能彻底获胜,这会与人结仇。此际毋宁与对方建立友好关系。”
    表示反对的是侍御史张纮。
    “说得也是……”
    曹操于是改变了原先的想法。
    曹操遂奏请献帝授“讨虏将军”称号予孙权,并任命他为会稽太守。——曹操给孙权示恩做了个顺水人情。
    关羽在数万将兵面前,单骑闯入袁军大将颜良阵营取其首级,自认为欠曹操的人情因此举而一笔勾销,遂投奔至袁绍军内的刘备处一事,已如前述。
    被袁绍命令至曹操后方担任扰敌工作的刘备,眼看良机已到,前往汝南,与袁绍断绝关系。
    建安六年,曹操攻打汝南的刘备,刘备败北,亡命至荆州牧刘表处。刘备长久的雌伏生涯也由此开始。
    翌年(建安七年五月),郁郁寡欢的袁绍病死。
    不幸的是,袁家因继承事宜发生激烈斗争。去世的袁绍有三个儿子,就是袁谭、袁熙和袁尚。
    照理来说,家业应由长子袁谭继承,但袁绍后妻刘氏却希冀能让己出的幺子袁尚掌权。
    在官渡败北,今又丧失总帅袁绍——袁家在这个情形之下,还在闹内讧,并且愈演愈烈。
    长兄袁谭为与幺弟袁尚打仗,甚至向宿敌曹操求援。
    面对此一情势,曹操陷入沉思。
    西南有刘表,东北则有袁家残党,应该先解决哪一边呢?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曹操,任何时候都绝对避免从事两面战争。他的作风是:倾全力面对单一敌人,在敌人未溃灭之前,绝不松手。
    刘备投靠的荆州之主刘表,是名门之后,虽然不怎么擅长打仗,实力却不容忽视。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个乱世,只有荆州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因此,各地难民都聚集到这里。也就是说,动员令下时,这个地方轻易就能招募到相当的兵力。
    刘表是很温雅的一个人。即使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斗如火如荼展开时,刘表也从未趁机背后偷袭过曹操。
    “哪一边好打,就先攻哪一边吧!”
    曹操最后做了这个决定。
    正在起内讧的敌人较容易击破,是自然的事情。何况攻打袁尚不会有背后受刘表偷袭之虞。
    曹操应袁谭的要求,攻打了袁尚的居城邺。
    邺城被陷,袁尚乔装逃走,逃入次兄袁熙所在的故安城。袁谭因而得以继承袁家家业。
    但在兄弟争执告一段落后,曹操毕竟是亡父深恶痛绝的仇人,虽为继承家业而一度予以利用,但如今目的已达,袁谭还是认为曹操非铲除不可;可是光以破碎不堪的袁家力量,实在很难打倒曹操。袁谭于是派遣密使至刘表处,表示如下之意: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