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可能,”尼姆说。“随着我们的石油储存的逐步消耗,断电的时间将不得不拉得更长——很可能一天要停六个小时。”
有人轻轻地吹了声口哨。
一位电视记者问:“你有没有听到最近发生了一些反对‘反对派’的骚动和示威?”
“是的,我听说了。然而,在我看来,这种做法对任何人都没好处,包括我们在内。”
今晨,尼姆从报上获悉昨晚发生了示威游行的消息。石头纷纷扔进了红杉俱乐部的窗户和反对核能联盟的总部。两处的示威者都自称是“普通老百姓”,同警察发生了冲突,并有几名示威者被捕。后来他们未受起诉就被释放了。
人们普遍地预计,随着因削减发电量带来的失业队伍日益庞大,还得发生更多的骚动和示威,很可能波及全国各地。
在这个期间,那些以前专门挑剔和反对金州公司的人们都奇怪地保持沉默。
最后,有人在记者招待会上问:“你对普通群众有什么建议吗,哥尔德曼先生?”
尼姆苦笑一下,说道:“把一切不影响生存的用电全部省下来。”
大约在两个小时以后,刚过下午六点,尼姆才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时间已很晚了,维基还在那儿工作——这渐渐成了她的习惯。他告诉维基:“给我接通红杉林医院,找斯隆小姐讲话。”
几分钟以后,她给他回了话。“那家医院说,斯隆小姐没有上他们那儿去住院。”
他十分惊讶地问道:“真是这样吗?”
“我要求他们查实,他们也为我查了两次。”
“再试试给她家里打个电话。”他知道维基有凯伦的电话号码,虽然他觉得很难相信凯伦会没有离开公寓去医院。
这一次,维基没有把通话的结果通过电话转告他,而是打开他的办公室的门,神情严肃地走了进来。
“哥尔德曼先生,”她说,“我想还是您来接这个电话。”
他迷惑不解地拿起了电话。“是你吗,凯伦?”
一个哽咽的声音说道:“尼姆罗德,我是辛西娅。凯伦死了。”
“车子还能开快些吗?”尼姆问司机。
“我已尽最大努力了,哥尔德曼先生。”司机话音里含有责备的味道。“街上交通拥挤,行人也比往常多。”
尼姆要了公司的一辆小汽车和一名司机在大门口等他,而没有去取他的菲亚特牌汽车自己驾驶,以免耽搁时间。他跑步来到门口,把凯伦的公寓大楼的门牌号码告诉了司机。此时,他们正向那儿驶去。
尼姆心乱如麻。他从辛西娅的嘴里除了知道停电造成了凯伦之死这一简单的事实之外,没有得到任何具体的情况。尼姆已经在责备自己,因为他没有管到底,没有早些核实凯伦是否已经到红杉林去了。
尽管知道现在为时已经太晚了,他还是心急如焚,恨不能一步跨到那儿。
为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他一边透过车窗眺望着车外暮色苍茫中的街道,一边玩味着司机刚才说的话。外面的行人要比往常多,尼姆回想起他读到的关于纽约断电时的情景——人们成群结队地走出户外,可是,当问及为什么,却很少有人说出个所以然来。也许他们是受本能的驱使来寻找机会同他们的邻人共患难的吧。
当然,还有另外一些人是来纽约的马路上寻衅闹事、放火抢劫的。说不定,这些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在这儿发生。
尼姆想,不管是不是这样,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生活方式在发生着意味深长的变化,而且变化会越来越大。
城市的电灯,有的已经亮了,有的正在亮着。要不了多久,其余少数几个停电的地区也都将恢复供电。
这种局面能维持到明天。
维持到后天。
可是,过了后天,谁知道打破正常生活方式的情况究竟会延续多久?远离正常生活方式的变化究竟会有多大呢?“到了,哥尔德曼先生。”司机对他说。他们已经来到凯伦的公寓大楼前。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阿瑟·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