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道(17)

2025-10-09 评论


    司马玉龙又想:这次七长老星夜来至武当很可能便是伏虎尊者的杰作之一。

    七长老蓦然联袂莅临南岩观,颇令观主玄清道长震惊,玄清道长深知七长老是衡山派中极为难慧的人物,在问明来意之后,接待词色相当委婉,七长老却异口同声道:“毋庸道长费心,只需将贵派俗家弟子司马玉龙交贫僧等带近十方寺上复掌门人之命便了。”

    任凭道长如何说明俗家弟子艺满后,一律进入江湖历练,很少留住师门,如贵派定欲该弟子出面,请宽以时日,由贫道禀明掌门,将司马玉龙召上武当询明经过后,决予圆满回复……七长老只是不理。

    俗语说得对,人争一口气,佛为一炷香。玄清道长为当今武当五清真之一,在武当派也是数一数二人物,如何受得衡山七长老这等凌人盛气?

    当下冷哼一声道:“长老既不纳贫道之言,就请随意行事好了。”

    七长老见玄清道长居然放手不管,便也冷笑数声,由心净长老诵出一声佛号,七人大袖一拂,脚下略一错动,便已按七星方位将玄清道长团团围定。

    司马玉龙正好在这个时候来到南岩观了。

    司马玉龙将场中情况看在眼里,推测衡山派掌门人一瓢大师可能已为伏虎尊者所惑,七长老一定奉了掌门人严命。不得到他司马玉龙不肯甘休,南岩观为武当门户,主持人是掌门人师弟,正好以此要挟事实上,司马玉龙果然料中十之八九。

    衡山派方面,碍于玉佛手乃前代师祖信物,纵令司马玉龙身犯百死之罪,也不能漠视师门信物不管。司马玉龙经五行怪叟带走不久,便由伏虎尊者和四空尊者分别词严义正、激昂慷慨地宣陈了一篇大道理,两尊者认为,玉佛手固为衡山信物,但只能交换一个要求,怪叟当时要求的是携带司马玉龙走出十方寺,司马玉龙出了十方寺,要求即已完成,该派应尽义务便算终了,现在,为了一派威信,实有重将司马玉龙追回之必要。一瓢大师见群情汹涌,又碍于两尊者词义无懈可击,只好答应了。于是,第二天便有了七长老的武当之行。

    两尊者以及其他一些赞成向武当要人者算定,司马玉龙虽然年轻位卑,却是个百世罕见的血性男儿,既然肯为了师门利益视己命如草芥,一旦意外获救,绝不肯远走高飞,独善一身,十有八九是星夜奔赴武当,自陈始末,听凭师门议处。

    只要七长老及时赶至,司马玉龙既不讳行凶经过,衡山又是堂堂大派,武当派掌门人很可能为了大局而不惜将一个微不足道的俗家弟子双手交出。

    广场上,玄清道长仍是神色不变地静立着,七长老合掌垂眉跌坐,状似入定。

    天色逐渐黑下来了。

    司马玉龙意乱如麻,心急如焚,心想:这样僵持下去,到什么时候为止呢?

    他知道,双方都是派中高手,输命不输口,即使明知错在己方,如无第三者从中调停,谁也不肯先低头服输,僵持结果。不是一阵腥风,便是一场血雨。

    若在过去十方寺之前,司马玉龙可能早就自更楼上一跃而出,舍身解围了。

    现在呢?

    现在不同了。

    他因为五行怪叟公孙民老前辈的推断与事实相符,全在情理之中。他认为个人的生命倒在其次,但若因此而令伏虎尊者的阴谋得逞,实在是愚不可及。

    司马玉龙想不到单单一个“死”字竟是如此般地变化莫测。

    当他奔赴十方寺之际,视死如归,自觉大义凛然,死实重于泰山。及至被怪叟救出,在君山参破真象他不禁侮出了一身冷汗,深感自己实在太冒昧了,如非怪叟适逢其会,又兼怪叟目力犀利脾性怪癖的话,他势必丧命于伏虎尊者的那一颗舍利子下,那么一来,他岂不比大智僧死得更冤?。

    现在呢?他当然是更不愿意轻易言死了。

    假如他让自己就这样糊涂地死去,大智僧的屈死势将冤沉海底,永无昭雪之一日了。在名义上,大智僧总是死在他司马玉龙的大罗掌下,为了大智僧的冤死,也为了他自己的清白,他应该坚强地活下去,将冤尸事件澄清,否则的话,他将何以见大智僧于九泉之下?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慕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