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7)

2025-10-09 评论


    就说皇帝此次御驾亲征吧,三月底,皇帝就率五十万大军离京出塞,可一直到今天,才第一次遇上规模象样的瓦剌人的部队。

    如果能找到瓦剌人的主力,一战而重创之,甚至平定漠北,那就差不多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残元势力对大明帝国北部边关的威胁了。但很显然,瓦剌人一直在躲避明军的兵锋,他们并不想与总兵力达五十万人的大明帝国远征军面对面地硬拚。

    十数里连营在暮色中宛如一条静卧在饮马河边的巨龙,间或有几声战马的嘶鸣,但立刻又被沉沉的暮色和汤汤的流水声淹没了。

    皇帝慢慢转身,扫视着十里连营,脸上带着淡淡的却极自信的微笑,那微笑里有一种凝重的、几乎无法形容的威严:"各位刚才一定在心里嘀嘀咕咕的,觉得朕放着要紧事不做却有闲心下棋,对不对?"

    谁也不好说什么,只有全玉想趁机说几句皇帝爱听的话,缓和缓和气氛:"皇上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嘿嘿。"

    皇帝果然笑了起来,手指对岸道:"你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所有的人都睁大了眼睛看着对岸,所有的人都竖起了耳朵。

    隐隐约约的马蹄声响起,浓浓的暮色中,远远的,戈壁的尽头出现了一小群骑马的人。

    ***************

    御前会议几乎是在皇帝派出的侦骑刚刚归营就开始了,皇帝甚至都没有来得及用膳。

    永乐皇帝虽说常年征战,通晓兵法战策,用兵如神,但每逢大战之前,他都会将所有的重要将领召集起来,让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然后再根据大家的建议,制定一个周全可靠的作战方略。

    在这种事情上,皇帝是从来就不独断专行的。

    象这样重要的关系到军国大计的军事会议,严子乔是没有资格参加的,他虽然很得皇帝的宠信,但毕竟不过是个布衣草民,就算他在江湖上在武林中可以呼风唤雨,可在这里,在皇帝和文武大臣之间,他充其量不过是个会下棋、能保护皇帝安全、会讨皇帝喜欢的护卫而已。

    严子乔现在在健儿营的大帐里,这里是他的天下,在这里的所有人眼中,皇帝不算什么,他严子乔才是至高无上的。

    因为健儿营的九百勇士,都是他圣火教的教众,都是他最信赖、武功最精强的人。

    圣火教,又称摩尼教,又称明教,然而在许多人心目中,总是将他们与白莲教混为一谈,甚至视他们为白莲教的一支。说实在话,甚至作为教主的严子乔本人,也弄不清楚圣火教和白莲教究竟是不是一回事。

    而对中原武林各派人士来说,他们就只有一个名字了,那就是"魔教"。

    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濠上的时侯,打的就是明教的旗号,当时的义军实际上大多都是明教或者白莲教的教徒,如徐寿辉、如陈友谅、如彭莹玉,他们都尊明教原教主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小明王",甚至在朱元璋打下应天府、自称吴王之后,用的也还是小明王的"龙凤"年号。可以说,元末之际,是明教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只可惜,这个时期太短暂了。朱元璋在意识到自己很快就将成为"真龙天子",必须让世人知道自己"受命于天"时,就已经开始疏远明教,开始斥其为"匪类",并视韩林儿为自己登基的最大障碍,终于密遣自己的外甥李文忠在瓜洲将小明王的座船凿沉在江心。而在登基之后,朱元璋更是下诏在全国捕杀明教教众,并严禁明教在中原发展。

    严子乔继任教主时,明教在中原的教会已经是百不存一,而且剩下的许多都已经改换门庭了,在西域也只剩下光明顶这一小块落脚之地,明教在中原的地盘,都已被中原武林的各名门大派瓜分殆尽。

    胸怀大志的严子乔自然不会甘心,开始着手重整旗鼓,以图恢复失地。但因为明教已被朝廷明令禁止,虽然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教众也已扩展到数万,严子乔的向中原武林发展的雄心还是在中原武林各大门派及朝廷的双重打击下遭到了严重的挫折。

    也就是在这个时侯,机会从天上掉下来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周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