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太子朱标早逝,朱元璋"驾崩"之后,继位的是他的长孙朱允文,称建文帝。而建文帝登基不过一年,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就上书以"清君侧"、讨伐齐秦黄子澄为名,起兵靖难。
说是"清君侧",其实谁都明白,燕王是想夺位,这真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要夺天下,仅靠燕王手里那些已被削减得差不多了的兵权和兵力当然是不够的,更何况燕王还必须考虑到自己夺位很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有失民心,招兵买马已是头等大事,另外,燕王还必须顾及到退进大漠后一直没有驯服的残元势力,怕他们趁中原战乱而进犯。所以除了联络对建文帝不满的诸王、招纳手握兵权的边将之外,燕王身边的第一谋士道衍和尚就想起了一直蛰伏在西域的明教这支强大的力量。
于是,那时侯还没有以"云水"为号的云水和尚奉命北上光明顶,与严子乔接上了头。
燕王开出的条件也正是严子乔梦寐以求的──只要严子乔能率领明教的力量助他靖难,听其调遣,则靖难成功之后,明教在中原的发展将不再被禁止,只不过不能再称"明教"。
一拍即合。
燕王朱棣经过四年苦战,夺取皇位之后,果然信守了当年许下的诺言,各地官府果然对改称"圣火教"的明教在本地开香堂收教徒采取了不闻不问的态度,至于圣火教与中原武林发生的冲突,只要没有人来告状,官府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数年之后,圣火教在中原已经站稳了脚跟,就在严子乔踌躇满志、准备在中原武林大干一场的时侯,杨溥杨大人也不知是怎么了,偏偏想起了成立"健儿营"这么个主意,皇帝当即想起了在他的"率土之滨"的千千万万的臣民中,还有严子乔这么一个人。
于是严子乔只好放下教中的一切事务,率领他教中的精锐,随军北征。一年之中,至少有八个月,他都被皇帝留在身边,而圣火教在中原武林的发展计划,也就因他无法分身而迟迟不能实现。
严子乔现在就在叹气:"真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皇帝会在众将不知道的时侯派出自己的侦骑,严子乔也自有自己的一套与中原联络的方式,刚才就从中原传来了不好的消息,继洛阳分会、济南分会失守之后,江南分会也在武林中另外的一个"魔教"白莲教的围攻下陷入了困境。
站在他面前的两个年轻人,是他最得力也最信赖、同时也是教中职位最高的两个人,脸上总是带着迷人的微笑、轻袍缓带、英俊潇洒那位是光明左使金不换,身材魁梧、气宇轩昂的那位是光明右使慕容冲天。
金不换道:"教主倒也不必太在意,事在人为。江南分会此时虽然很吃力,想必也还能坚持,只要咱们能腾出手来,何愁没有反攻倒算的日子。"严子乔苦笑:"江南分会顶不住白莲教的进攻的,这一点我自己心里有数。反攻倒算?你看咱们现在腾得出手吗?"
金不换道:"教主何不跟皇帝请辞?"
严子乔叹道:"就算要走,也得打完了这一仗再说,前前后后至少也要几个月的时间,那时侯,就算我们要回去,只怕也只能回光明顶老家了。"慕容冲天沉声道:"教主,属下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严子乔苦笑道:"慕容,有话就说,咱们之间亲似兄弟,何必如此。"慕容冲天道:"属下近来一直在想,皇帝什么时侯才肯真正让我圣火教自由发展,皇帝是否真的愿意让教主重新回到江湖上去。教主率教中精锐为皇帝效命已经有好几年了,可皇帝北征的行动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依属下看,中原的局势现在这么乱,主要原因在于各分会缺乏能主事的人,教主和属下等都在军中,他们遇事无从请示,只能仓皇应对,难免手足失措。依属下看,至少在最近几十年内,朝廷对残元势力还无法完全放心,北征只怕是断不了的,而皇帝只怕也很难就放教主走吧?教主何不派遣金左使和属下等数人分赴各地分会主持一般事务,稳定局面,至于教中大事,自然要待教主回去时,再行定夺。"严子乔不住颔首,沉吟道:"慕容此言甚是,我也早有此打算。"帐外忽然人欢马炸,乱了起来,号令之声四起,好象遇到了什么敌情,严子乔三人刚准备出帐看个究竟,云水和尚就在这时侯钻进帐内,长叹一声道:"要坏事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周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