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惊人的是武德四年的中原之战——老二仅带了三万多兵马,一路攻城掠地,最终不仅拿下了郑国的都城、生擒郑帝王世充,末了,竟然还捎带着把夏国国主窦建德也一并活捉。同时,还把前朝大隋的所有家底也一并从窦建德的手里全部缴获……
从那个时候,老二便成了大唐帝业无人超迈的第一功臣。
可是,功劳再大,臣是臣,君还是君。
然而,老二随着自己武勋的显赫,地位的显擢,开始不大安份了——
据悉,老二率兵平定中原之后,在东都洛阳他的天策府内,竟然效仿起了太子东宫的建制,东宫有个崇文馆,他跟着建起了一个文学馆。东宫的崇文馆不过只有十二学士,而秦王的文学馆竟然招揽了十八个天下奇才,号称十八学士!
据眼线禀报,文学馆内,十八学士每天和秦王并他的诸多文武属官日日相聚,通宵达旦地议论天下大事,俨然一个小朝廷……
除了延揽天下文士,更是遍招天下勇武骁将——他把战争中俘获的数十名敌国武将,分别以金钱美女为诱饵,纷纷收抚到自己麾下,如程知节、尉迟恭、秦琼等……
太子也相信:以往的老二确实没有夺嫡之心。
可是,随着他对大唐帝业建下的盖世武勋,现在的老二,已不再是原来那个忠勇义烈的二弟了。
对于储君之位,老二早已是虎视眈眈,其欲逐逐了……
对之,他这个当大哥的,无法不感到心惊,也不得不去设防……
父皇也曾当面告诫过他:“建成,大唐发迹于晋阳,本是世民之计;克平宇内,亦是他之首功。以往,我曾当面拭探,提及欲立他为储之话,他固让不受,可见并无夺嫡之心。你自居东宫,所历多年,更无过失,朕岂能易储另立,而致社稷动荡?建成,得天下易而守天下难啊。大唐虽立,而固本守疆,你二弟乃不可多得的护国辅弼。你既为国之储君,又系诸子之长,你们二人更是一母同胞,手足兄弟,万不可因小人离间而自断肱股……北周之亡,隋朝之败,前车可鉴,历历在目啊……”
太子闻听父训,不禁泣咽难禁、长叩跪谢,答应父皇:决不做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内侍掀开棉帘,齐王元吉迈进大唐储君——太子建成的内书房。
书房的当厅摆着一大盆拢得旺旺的炭火。迎面的雕花架子上,摆着一大瓮红白相间乍开的梅花。
一进门,沁人的花香和着熏熏的暖气扑面而来。
太子背对着门,专注地望着那一大簇梅花,不知正在沉思着什么?
“大哥!”齐王叫道。
太子转过脸来。
太子乃大唐的一国储君,故而,即使是手足兄弟,尊卑之份已然有别。然而,太子再三嘱令齐王:兄弟二人私下相见,仍以旧日称呼。
太子三十来岁,生得眉目俊美、身段飘逸。齐王看太子今天穿了一袭鹅黄绮缎绵袍,脚登一双粉底棉履,越发显得气宇轩昂、英姿挺拔。只是,神情顾盼之间,总有着几分的忧郁和憔悴。
“四弟,这么大冷的天,又劳你踏雪冒风的赶来。”
太子打量着雄姿勃发的四弟元吉,神情和语气中透着几分慈爱。
太子一母同胞的三个弟弟,三弟玄霸早亡,与二弟的嫌隙也已无法弥合。眼下只剩下这个老四,因打小就经常出入于自己府上,虽说成人以后性情变得刚烈爽直了,却也始终肯与自己亲近。再加上兄弟二人多年都是一起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手足情份自然比别的兄弟亲近。
太子妃刚刚从帝宫觐见圣上的两位爱妃归来,得知四弟到来,忙过来招呼,要留四弟在宫府用饭。
太子妃一面顺手接过齐王脱下的貂裘,拂落了上面的积雪、悬挂在一旁的衣架上,一面笑吟吟地说:“四弟,你和你大哥喝茶闲话,我去膳房准备几样四弟最爱吃的菜来,给你们哥儿俩下酒。”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芦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