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棍僧(33)

2025-10-09 评论


    悲怆之余,却也无可奈何:之前,但凡有忠义直谏,胆敢阻止陛下南巡者,几乎无一例外的全都送了性命。就连百姓商贾闻听陛下要率朝廷和武卫大军南下,也清楚陛下这是打定主意要放弃北方了……

    洛阳城里,除了诏命留守的官员之外,文武百官纷纷拜别父老,嘱咐妻小,收拾行装。而家眷在长安的官吏,却连当面向家人告别的机会都没有了。

    百官黎民如此,景华宫内更是乱成一团——一向富丽幽静的景华宫表面繁华依旧,置身其中,才发现处处都是一片忙乱和躁动。上自后妃太监,下至武士宫人,人人翻箱倒柜,个个收拾细软,乱成了一团麻。其实谁心里都明白:避乱也好,南巡也罢,说穿了,统不过是一场空前的大逃亡罢了。

    就在宫人内侍俱都慌着收拾行装,相互打听谁走谁留的消息时,太乐署旁边的一处通往花园深处的幽静园林里,一阵玎玎咚咚悦耳的琴韵隐隐传来,拂却了几许躁气。

    一丛荼蘼花廊下,孤零零的一位宫人正独自如痴如醉地弹奏着箜篌。

    近前看时,才发觉,弹琴者虽是宫人着扮,却分明是女孩子的五官眉眼。此时,她正在沉醉于自己的琴声中,指下的琴弦时尔如细流浅吟,时尔如山瀑轰鸣。

    她正是少林寺铁笛罗汉灵宪苦苦寻觅、一别十年的九妹——大隋初年当年名震中外的右武卫大将军、宋国公贺若弼之女贺若含烟。

    大业四年,含烟的父亲贺若弼同高颎、宇文弼三人,因"诽谤朝廷"之罪,被同罪斩杀后,含烟和全部家人统被沦为公私奴隶。她的叔伯子侄和父亲的亲僚们,俱被流放到边远之地……

    含烟正在弹奏的,是她自己新谱的一曲《彼岸引》。

    她喜欢这片荼蘼花林。荼蘼花也叫彼岸花,曼珠沙花,接引花。

    她喜欢在这片被人称作彼岸接引花的花丛下流涟。在此自弹自唱她自己用佛经谱写的歌曲:

    "彼岸花,接引花,千年花开,千年花落。叶发花已枯,花开叶已落。缘注定生死,情不缘因果……"

    她不像那些宫人一样,害怕被留守在东京宫内。相反,一旦避难江都,自己随身珍藏的这半边翠镯,恐怕永远不会再有和另外那一半聚合的机会了……

    这只翠镯原是南朝陈国皇宫的一件珍稀首饰。

    当年,南朝柳太后——含烟的外婆还是南朝陈国宣皇帝的贵妃时,宣皇帝便把这只来自曼德勒皇宫的珍贵贡品送给了她。后来,含烟的外婆又把她传给了含烟的母亲——南朝陈国的安平公主。含烟和三郎哥定亲以后,母亲就把它传给了含烟。

    不想,就在定婚的第二天,两人相携同游园子时,含烟去扑一只花间的大彩蝶,不小心撞在了花园的石栏杆上,翠镯当即断成了两半。含烟甚是烦恼,一时满眼噙泪,她隐隐觉得事情有些不祥之兆……

    可是,三郎捡起落在花丛中的两截翠镯,对在一起,合二为一,然后又重新分开,珍爱万分地揣在自己怀里一半,将另一半放在掌中,对含烟说:"九妹不必烦恼,待我与九妹合卺之日,正好可凭此两截翠镯为信。"

    含烟当时便破啼为笑了,也小心珍藏好了另半边翠镯……

    不料,两人佳期未到,两家便惨遭大祸——三郎的父亲高颎伯伯被诛,三郎和他的兄弟侄子统被流徙边远。含烟和所有家人全被没为官私奴隶后,两人一别十年,十年里音讯沓沓,两截断镯至今也没能再相聚。

    断镯,果然成了离别的悲谶!

    十年了,不知那截断镯是否还在陪着三郎?更不知两半翠镯何时才能圆合?

    琴声变得凄清呜咽起来。

    曲终之时,背后传来一声叹息。

    没有转脸,含烟也知道那是谁——自己的老师、太乐署大总管何峡。

    何峡的入宫的原因,说来令所有人感到不解和惊异——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芦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