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熹纪事(184)

2025-10-09 评论


    小合子道:如今六师叔所说的几个要紧地方和人物都已肃清,我要速回乾清宫禀告师傅。你仍悄悄地盯着。他转回乾清宫,据实禀明了吉祥。

    吉祥点头道:现在阁臣都要进来,等过了今天再与他们理会,你们只管看紧了,等万岁爷旨意。

    此时刘远、翁直和姜放三人都大约知道了消息,神色凝重中鱼贯而入。吉祥迎过去请他们地下站住,通报后引他们入内。

    皇帝在侧殿的深处,阴暗中微微侧着身坐在榻上,静静看他们行礼。

    你们都知道了?

    各处消息把得紧,刘远道,臣只是略有耳闻。

    震北军两员统帅一夜间皆被刺身亡,你们看今后震北军交给谁?

    刘远等人面面相觑,翁直壮着胆子道:皇上,臣得知这个噩耗之后一直不住思量,此刻仍未有良策。

    皇帝见刘远和姜放无语,坐直了身子,慢慢道:朕,已决意亲征。

    皇上!刘远大惊失色,被皇帝抬手阻住话头。

    你们都是朕最亲信的人,朕的心思想必你们也知道。皇帝道,原本匈奴大兵南下,朕只需坐纛中原,遣功高权重的亲王出征即可,洪王、凉王都是盖世英杰,无一不佳。前朝几代都是如此,却捧出个颜王来,把持震北军及旧京营多年,最后竟要弑上篡位。说起来当今天下藩王拥兵自重,割据为政,都与颜王有脱不了干系。前车之鉴,何以再重蹈覆辙?

    刘远急道:皇上的意思老臣明白,可皇上轻涉险地,仍是万万不可。皇上若有半点闪失,必然社稷动摇。最坏的情形无非一战而败,皇上还年轻,今后的威信何在?

    皇帝一阵冷笑,朕本非先帝长子,更非嫡子,年幼即位,至今一事无成,说什么海内众望所归,嘿嘿,绝非如此。若无必胜的勇气决心,只是委屈在藩王膝下,今后还有何威严体面可言?

    皇上,翁直出人意外地平静劝道,现今并非意气用事之际。皇上亲征,须有必行的缘由,拿皇上刚才的话,是说不通太傅的。

    皇帝喘了口气道:现在的北方前线只需一个人压住阵脚,把持住必隆就好,原来王举加上良涌才差不多能担此任,不料死得如此突然,环顾朝中,善战多谋者甚众,但位尊权重、能抗衡必隆、洪失昼者似乎除了朕,再无他人。

    成亲王呢?刘远忙道,皇上的同胞兄弟

    皇帝摇头,景仪年级尚幼,又喜沉迷声色,散漫惯了。他这样的人,在京中尚有作为,军前绝不能重用。

    姜放此时插口道:皇上如果决定亲征,就是活生生往虎口里送,即便本来能胜,也必遭凉王和洪王暗算,诱震北军与匈奴火拼,大军一败,必隆与洪失昼各领藩兵南北夹击,全歼匈奴,届时皇上已遭不测,洪王携胜利之师南下,空虚中原岂不是他的囊中之物?更不要说东王西王窥视中原已久,皇上亲征之际,难保他们不起异心。

    那么朕不亲征呢?皇帝问,二十万中原兵马给了必隆,送给他容易,要回来却难了。只怕到时候吃的连骨头也不剩呢。

    翁直道:臣这么想,如果将必隆撤回凉州,朝廷再遣大将他看看姜放笑道,比如姜放,也不失是稳妥的法子。

    少了凉州八万善战骑兵,只有震北军八九万残军,和十万新勇,此战有必胜的把握么?

    翁直闭紧了嘴,刘远也是一筹莫展。姜放道:皇上亲征有两件必备之事,一是中原安定,二是有必胜的把握。

    刘远阻拦道:姜放你这是在说什么?此时切不可再撺掇皇上轻举妄动了。

    你讲。皇帝瞪了刘远一眼。

    姜放接着道:中原还有零零碎碎屯兵数万,以这些兵力确保东南两边安宁,并非不可为,只需好好掂量。匈奴再凶残善战,中原毕竟与他周旋了百年之久,况他如今内局不稳,仓促南下,并非不可大破。皇上亲征,京营可随驾北上,臣虽不才,愿豁出性命保圣上平安回京。现今最最要紧的,只是洪王一件。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红猪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