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熹纪事(321)

2025-10-09 评论


    奴婢也这么看。辟邪道,黑州要乱才好,却也不能乱过了头。杜桓父子人神共愤,早该伏法,只是现在于皇上还有些用处。

    皇帝想起什么来似的,盯着辟邪道:你说黑州要乱,朕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是。辟邪正色道,皇上想起的那件事,已找到人做了。

    什么人?皇帝很不情愿地问。

    辟邪道:此人也算一路诸侯,姓椎名,名唤寿康,在他那朝廷中,称作新党,力主扩张疆土,渡海谋地,与朝廷当权者格格不入,因而颇受排挤,算起来也有多年未获准朝觐了。一旦给他机会染指中原,他定会疯狗般窜上岸咬人,倒是能用得过。况且,他的战船已出出进进中原多次,对黑州一带了如指掌,上岸掠地是迟早的事。让他与东王两条恶犬先相互撕咬一番,以后收拾起来也方便些。

    皇帝思量着,道:可惜这种人野心太大,极难把握得住。

    正因为野心大,才好。

    哦?皇帝振作精神,问道,为什么?

    他朝廷中当权的人也会这么想的。辟邪道,待他在中原打下疆土,野心勃勃的时候,定想要回去做皇帝,倭寇朝廷的人岂不担忧,这便给了中原离间的机会,迟早有一天,他会死在自己人手里。

    皇帝闻言猛地一惊,辟邪却仿佛在讲一个极遥远的故事,悠然打着扇子,神色清洁如常,皇帝便不说话了。辟邪接着道:他精通兵法,性格坚忍,这一阵子倒是杜家的好对手。

    不错。皇帝道。

    这时深夜,杜闵的战船正与倭寇激战通水关;成亲王刚刚知道了消息,和赵师爷欣然在月色下举杯,幻想着明媚的将来;而洪定国却比他们更有盘算,一边心不在焉地聆听幕先生的教诲;一边惦记着杜家父子的死活。

    数十里联营,比之别水战火通宵不息,却另有一股黑压压萧瑟无限,战事前景同样茫然无从辨析。多少人唯恐预见到生离死别的不吉,因而情愿不住缅怀过往从前。凉王似乎就是其中的一个凉州烽火不断,历代王者均殚精竭虑,忧劳至死,必隆虽在壮年,却也不堪展望将来。他细细回味着多年前大战胜利的一瞬喜悦,在夜里取出母亲的琵琶,手指空拂琴弦,回忆着她一曲《定凉州》而凉州空巷的盛况。而如今世上唯一能奏得半部《定凉州》的辟邪,却背着皇帝在肚子里悄悄地打着哈欠。

    啪。皇帝看出他的不专心,用扇子将他的思绪敲回窍中。

    想什么呢?皇帝问。

    辟邪道:奴婢总觉得忘了什么事似的,就是想不起来,求皇上提点奴婢一下,奴婢漏了哪件事?

    定是大理那件事了。皇帝道,你前一阵身子不好,没赶上。朕已命苗贺龄捧着国书南下了。

    就是这一件。辟邪抚掌道,皇上,是宣外不谕内罢?

    千真万确的宣外不谕内。皇帝看着他一本正经追问的神情,不禁笑了。

    辟邪陪笑道:皇上定是觉得奴婢罗嗦了。

    还好,还好。皇帝笑道,比如意强得多了。往后一阵子,就看他那张碎嘴怎么把戏唱下去了。

    椎名占领通水关后,迅速调兵固守城池。早先通水关守城的军备几已用尽,椎名便命人从戍水关、律县、苏羊、晋县四城以及本国战船上调集弓箭滚木,俱运于北城,与杜桓水师人马于别水上激战不休。

    杜闵要出寒江,原本就颇艰险,胜机只在抢占寒江险要,如此与椎名纠缠,贻误战机,绝然不妙。他不得已修书南下,急请西王白东楼出兵南北夹击椎名人马。倭寇上岸掠地,反倒给了西王一个堂堂正正北上的借口,对东西两家藩王来说,便是意外的收获了。

    杜闵踌躇满志地等着白东楼的回应,却不料白东楼这边有他自己的烦恼,兵出龙门三日,转而又疾疾撤兵回去。

    原来是闰六月二十三日,苗贺龄奉皇帝书简入大理,唯恐惊动西王,他微服顺寒江直下,不顾滩险水恶,深夜贴着西王的越海大营荡舟而过,次日凌晨便抵大理北门关。大理境内早有中原朝廷坐探接应,以一乘滑杆载着苗贺龄穿山路,一昼夜飞奔,直至大理城。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红猪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