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玉泉道:上月得南少林天恕方丈来书,商榷在敝观约各派聚首一事。贫道派人去少林询问,得掌教方丈首肯,遂议定此事。不想未隔几日,贫道两个师弟便遭毒手。唉,我初接天恕方丈来书时,还道他小题大作。看来天恕方丈所言不谬,魔教不除,江湖上确无宁日!
忽听一人道:老夫久在关外,消息闭塞。但想来魔教销声匿迹已有二十多年,为何各派这时方相约伏魔?只见这人皓首苍髯,精神矍铄,正是塞外无极拳名家郑之达。此人在江湖上成名已久,真实武功却少有人知。
众人说话之时,座中有一人始终落落穆穆,一言不发。这时听郑之达如此讲话,开口道:郑先生岂不闻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那魔教几十年前暴殄武林,后虽鸟兽四散,但它教中不甘寂寞之徒甚多,这些年藏形匿影,韬光养晦,又岂甘雌伏?我等若不先谋,聚天下大义之士鸣鼓而攻之,待其死灰复燃,大势便难逆料了。郑之达见此人鹑衣百结,面上大有风尘之色,说话时神情威严,似常发号令之人,认得是丐帮帮主梁九,当下不敢作声。
梁九环顾众人,又道:昔日魔教内讧之时,本帮岑老帮主便欲邀集各派有识之士,一举铲平魔教。那知各派貌合神离,轻纵良机,斯后数年,反自相残。更有甚者,居然开门揖盗,与魔教狼狈为奸。众人听他言词激愤,都不吭声,独一人冷笑道:梁帮主面折人过,可谓目无余子。不过依在下看来,此番各派伏魔是假,别有所图是真。
梁九望向此人,见他穿着甚是平常,目中却温润晶莹,光华尽敛,显然内力十分深厚,认得是心意六合拳的掌门戴之诚,心道:听说此人在武学上颇有见地,几年前参照心意六合拳的拳理,自创出一套崭新的拳法,在山西一带广传深教,近年未逢敌手。当下冷冷的道:戴兄如此讲话,可有凭据?戴之诚笑道:空穴来风,岂能无由?
突见一道童跑了进来,冲玉泉道:华山派慕掌门到了。玉泉连忙起身,向外迎去。只见由殿外走进几人,为首一人身材瘦削,一派儒生打扮,鬓角已然斑白,脸上隐有病容,正是华山派掌门慕若禅。后面两名黑衣弟子搀着一中年男子,面如金纸,神情萎糜,似是受了极重的内伤。
玉泉上前道:慕掌门这是慕若禅唉了一声,垂头不语。一黑衣弟子躬身道:家师一路东来,行到定陶时,觅得魔教萧问道行踪。那厮狡狯异常,施诡计伤了我迟师叔。青衣子道:如何伤了迟施主?那黑衣弟子犹豫一下,说道:我师叔是被掌力所伤。青衣子惊道:那魔头掌力果真如此了得?原来那受伤的中年男子姓迟名若元,素以掌法驰名江湖,故青衣子有此一问。
慕若禅黯然道:非是那厮出手,我师弟是被他身边一个少年所伤。话一出口,满座皆惊。青衣子变色道:早闻萧问道乃是魔教中有名的人物,不想门下弟子竟也这般了得!慕若禅叹息道:我与那厮交过手,虽觉他功力深厚,但那少年内力奇中有正,正而似邪,却远较他浑实得多,绝不会是他弟子。
梁九插嘴道:是怎样一个少年?后辈人中怎地从未听说过?慕若禅摇头道:黑暗之中,一时看不真切。众人正自惊奇,却听戴之诚道:在下听说近日江湖上有人见过莫羁庸那厮行踪,莫非是他的弟子?众人听到莫羁庸三字,无不内心怦然。
慕若禅道:戴兄所闻非虚。上月敝派弟子在登封便曾遇到那魔头,本已出手将他制住,谁想被孟如庭阻挡放脱,还杀了敝派两名弟子。语声未息,众人都露出古怪神情,有几人更不住地冷笑。
凌入精起身道:据闻莫羁庸乃是魔教中顶尖的人物,自周应扬身死少林后,实已是它教中数一数二的好手。后群魔火拼,他又乘机盗得明王心经,二十年来必是暗自修练,魔功登顶。贵派弟子果遇此魔,怕还降他不住吧?言罢嘿嘿冷笑,状甚轻蔑。
慕若禅脸一沉道:朝源,你将那日经过说给各位前辈。据实而言,不得妄语!只见适才答话的黑衣弟子恭声道:是。随即向周遭作了一揖道:上月弟子师兄弟数人奉师命到河南办事,路过登封县境时,忽见五台山妙清大师正与一人动手。弟子昔日随师父去过五台,以此认得妙清大师。妙清大师显是斗那人不过,见弟子一行数人赶至,忙出声求援。弟子上前询问,听妙清大师言道交手之人乃是魔教长老莫羁庸,倒也吃惊不小。弟子虽不曾经历往事,却听师父说过一些魔教恶行,知邪教中人戕生害命,无恶不做,当时便与师弟们上前伏魔。那魔头好像重病在身,斗不几招,便被大伙运剑抵住要害。妙清大师哈哈大笑,从那魔头身上搜出一物,交到弟子手上。弟子看时,原来是一本经书,上面写着明王心经四字刚说至此,只见众人纷纷站起,目中都射出贪婪的光芒。有几人抢上前去,厉声道:那心经现在何处!易朝源见状,惶然后退,不知所措。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马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