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陈冲(3)

2025-10-10 评论

    所有人印象中,这位叫张昌绍的老先生是和蔼却拙于言语的。对外界的一切时尚,政治时尚也罢,社会时尚也罢,他都是以不变的淡然来应万变的。清早,他静静的身影从弄堂口消失;傍晚,他同样静静地归来,与世无争地在他的药理世界中忙碌。
    这样一位令晚辈骄傲的外公仅仅陪伴陈冲到五岁。
    像是一切都那么突然。
    从这个学者家庭的窗口看出,一件叫做“文革”的大事情发生了。只见人的动作都粗野起来,嗓门都大起来。高音大喇叭和锣鼓声昼夜喧嚣。幼小的陈冲最初的意识中被装进一些完全不发生意义的词汇:“反动”、“灭亡”、“不耻于人类”……
    一九六七年十二月的一天,外公回家了,比平时早些。
    照例,他该去他的书房读报,而小陈冲会模仿他的样儿,捧一张报纸,不求甚解地“读”到保姆来叫:“先生,夜饭好了。”
    小陈冲奇怪外公今天怎么不读报。她觉得外公的脸色有一点异样,像是更无话可讲的一种安详。她想,外公是累了。外公总是读老厚老厚的书,读到深夜。总是很早去研究室,在那里工作到所有人都离去。她不懂外公曾经研究的“儿茶酚胺”是什么,也不懂它在药理学上的位置有多重要。但她明白外公是个做过、并正在做许多伟大事情的人。因此,外公累了。
    小陈冲朝外公眨巴一会儿眼,得出她五岁孩童的结论。刚要离开,外公却忽然注意到了这个小外孙女。
    外公笑了。外孙女也笑一笑。她觉得外公还是有些异样。
    外公走过来,把外孙女抱到膝盖上。
    “今天做了什么?”老人问道。
    “写字!”外孙女说,开心起来。因为外公并不经常这么抱她。外公不是个将疼爱流于言表的人。外公最疼爱她,这疼爱也是静静的、内向的。
    “外公教我写字。”小陈冲请求道。
    外公答应了。朋友们都知道张昌绍先生极精道于书法,假如他一生中只作了两个“家”,那么除药理学家之外,他可称得上书法家。小陈冲当然明白人们仰慕外公的书法。
    外公拿进一张纸,一支笔,一笔一画写下“说话要和气”几个字。
    小陈冲开始模仿,仿不好,外公便以自己的手把握她的小手,引导每一笔画。小陈冲感到外公的手很有力气,暖和。要是外公老有今天这样的空闲多好,她可以坐在他膝盖上,让外公的大手领着她的小手写许多好看的字。“说话要和气”。外公为什么教她写这个句子呢?外公说话永远那么和气,连小陈冲和哥哥闯了祸,他也和和气气地说:“下次不好这样啊!”
    晚饭桌上,外公比平时话更少,家里人问他什么,他用最简单的几个字轻声应了。大家便不再问他。除了陈川和陈冲,全家都知道外公心情不好。他的研究室被关闭了,他的研究项目早已被停止。每隔一阵,医学院的造反派就开一次批斗会,逼他交待。他总是不声不响地维护自己的尊严,抗议各种各样的人身侮辱,似乎对所有的莫须有罪名十分平静、泰然,最多不紧不慢说一句:“我没有错,我没什么可交待的。”
    有时家里人劝他不必那么较真,凑合递一张“交待”上去,之后你是谁还是谁,想做什么,等这阵风潮过去,还可以继续做。并不是妥协,仅仅是一种最低限度的自我防护。而外公拒绝了。他仍是那句话:“我没有错。”
    外公的概念中,宗教代表着善,艺术代表着美,而科学,是真的象征。做了一辈子科学家的他,只能在真与伪之间抉择。
    谁能料想那个安静的夜晚,外公内心的抉择达到最激烈的一刻?
    他的平静、缄默比平时更甚,然而全家人以对他心境、处境的理解给这缄默以诠释。
    只有保姆大声叨唠一句:“咦,怎么先生(外公)把饭都拨到猫碗里了?……”
    全家人听到这话心里都一“咯噔”。是啊,老人怎么吃那么少,几乎没吃什么。他心里在经历怎样的磨难?人们望着他离开了餐桌,依旧平静,依旧安然。
    小陈冲就那样看着外公走进他自己的书房,关上了门。
    半夜时分,陈冲兄妹被一阵从未有过的嘈杂声惊醒。他们坐起身,在蒙胧中瞪着眼。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严歌苓